一转眼,人生就走到了半山坡。回头望望,风里雨里都走过;往前看看,脚步渐渐慢了。年轻时总想着要挣大钱、出大名,到了这个岁数才明白,真正的成功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还能留住多少。
人过五十,能把下面这四样守住,就是人生赢家。


3.0公对公数据线USB双头移动硬盘盒数据线笔记本散热器加长连接线
第一宝:身子骨硬朗,手脚利索
叔本华说得好:“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到了中年,最好的成就是什么?不是当了多大官,挣了多少钱,而是身上不疼不痒,腿脚灵便。
能吃能睡,能自己溜达,这就是好日子。等真躺在病床上才知道,金山银山换不来一夜好觉,再大的权也买不到浑身舒坦。
曾国藩一辈子身体不算好,可他特别懂得保养。再忙也要散步、静坐,按时休息。正是这份自律,让他扛住了那么多国家大事,最后安享晚年。
保持健康,是咱们对自己的责任。五十岁往后,别硬撑,该歇就歇,该查体就查体。能自己照顾自己,这就是最大的福气。
第二宝:家里有人气,暖烘烘的
冰心说得多好:“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活了大半辈子,总算懂了——最暖的是家里那盏灯,最重的是家人的情分。
外人只看你混得好不好,只有家人关心你累不累。外头再热闹,也比不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顿热乎饭。
想想梁启超,那么忙的大人物,对家人却从不马虎。他跟妻子相敬如宾,给孩子写信交流,家里总是欢声笑语的。
父母还能说说话,老伴知冷知热,孩子常回来看看——这样的日子看着平常,却是多少人盼不来的。过了五十,更要珍惜身边人,多回家吃饭,多陪陪家人。家里有说有笑,比什么都强。
第三宝:手头有点钱,心里不慌
王尔德那句话挺实在:“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最重要,等到老了才发现,的确如此。”钱是身外之物不假,可它能给你留份体面。
生病时能选好药,孩子需要时能帮一把,手头有积蓄,心里才踏实。
鲁迅先生就懂这个理。他在北京工作时收入不错,但一直很节俭。后来要搬去南方,平时的积蓄让他能从容安排。最重要的是,当他的书不好出版时,这些钱让他能继续写作,不用为了吃饭放弃理想。
人生下半场,挣钱的能力会下降,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有点存款不是小气,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不用大富大贵,只求急用的时候,不用低头求人。这样才能活得从容,守住该有的体面。
第四宝:心宽似大海,万事看开
《菜根谭》里那句话真妙:“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经历多了,就该学会放下。
不争一时高低,不论谁对谁错,凡事看开点、看淡点、往远看。心态好了,什么都顺了。
季羡林老先生晚年特别通透。受过那么多不公平,却从不抱怨。八十多岁了还每天早起工作,把精力都用在学问上。有人问他长寿秘诀,他笑着说:“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他还写了篇《老猫》,从猫的身上悟出什么都能放下的道理。
人之所以累,往往是心里装了太多没必要的事。看不开,苦的是自己;放不下,累的是自己的心。过了五十,别人的是是非非少掺和,自己的得失别太计较。心宽了,日子就敞亮了。
老话说得好:“中年人要学会放下,因为有些事情已经不值得我们去纠结。”人生入秋,别再追那些虚的浮的。身子硬朗,家中有爱,手有余钱,心里敞亮——守住这四样,往后余生就能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