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论书帖》是怀素的真迹,创作于何时已不可考,共九行、80余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颇有王羲之《十七帖》韵致,流美纵逸、圆转清丽,章法布置上横无行纵有列,极为雅致。怀素笔下的《论书帖》用笔瘦逸、结体严谨、章法整饬,出入规矩,又无狂怪之形,还有几分章草遗意在其中,不愧是“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
全文原文如下:
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怀素 《论书帖》译文如下:
我自问书法,比若山丘,那山也不高,地也无灵气;比作潭水,潭也不深,水也未够清澈;书法不甚精道,也寂寂无闻。后来对书法的感悟加深,尤其警惕书法的“藏”和“真”,但又因痛风疾患而作罢,这种状态维持了将近有四年了,而今笔势上夸张浪漫的风格又都比往年更进一步。
近来对书法的困惑稍微减少,现在这种体绝诡奇的写法,大概是天外飞来,我自己也往往百思不得其解。昨日拜读了王羲之的《二谢帖》,在其中找到了答案,这才明了,书之道确乎如此。
2025-05-04
2025-04-10
【清代书法家席夔隶书《千字文》,盖过《曹全碑》,劲美异常!】
席夔,清代书画家,字子研,四川彭县人,官广西知州,工画花卉竹石,极为生动,富于法度,擅长书法,尤其是隶书。他的隶书作品极具欣赏价值,富有曹全之美,传世书迹有《隶书千字文》。
席夔的《隶书千字文》点画秀逸多姿,圆劲古朴,结体精致,神韵超逸,遒劲高古,奇纵有姿,是临摹隶书的极好范本。
该作品在结构上凸显平整舒朗,舒展奔放,书家力求在动中求稳,稳中求奔放,字在整个布局中占位比较精确,笔势分明,各个笔画和部位呼应关系十分到位,运笔过程力送笔端,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安排细致入微。
通观这篇《千字文》作品,法度井然,遒劲秀丽,简直比《曹全碑》还要《曹全碑》,直可作为字帖,供人临摹。
2025-03-08
2025-02-28
太阳神鸟的寓意和象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太阳崇拜:太阳神鸟的图案与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有关。内层的圆圈和十二道光芒象征着太阳,而外层的四只飞鸟则代表着太阳神的使者或是象征着四季的更替。古蜀人通过这一图案表达了对太阳这一生命之源的敬畏和崇拜7。
生命不息:太阳神鸟的图案中,四只鸟首尾相接,循环往复,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和周而复始。这反映了古蜀人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和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6。
时间观念:图案中的十二道光芒可能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而四只鸟则可能代表四季。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体现了古蜀人对时间的感知和对历法的运用3。
宗教信仰:太阳神鸟被认为是古蜀人宗教信仰的体现。它可能与古蜀人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或其他宗教仪式有关。通过祭祀太阳神鸟,古蜀人希望能够获得神灵的保佑和指引9。
艺术创作:太阳神鸟的图案展示了古蜀人高超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其线条流畅,构图精妙,既是古蜀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贵遗产5。
综上所述,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不仅是古蜀人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的结晶,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这一图案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2025-01-07
2024-11-29
耗时一个半月的闲暇时间,终于完成了自己这件心心念念的拙作,虽然瑕疵不少,但成就感还是高高的。俗话不是说:母不嫌子丑嘛、、、、、、
2024-06-07
2024-06-06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