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国宝,中国文化的顶流,不了解,可惜了】
中国文物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安阳殷墟虽在,看甲骨文却要去日本;敦煌石窟虽在,敦煌学却在欧美日。”
文物无声,但历史震耳欲聋——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17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
现在,它们是200多个国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很多珍品、孤品,都只能去国外博物馆才能一睹真颜……
中国历史学家钱穆说:“流失的文物,不仅是物质的丧失,更是文化记忆的断裂。”
我们有责任让下一代知道:在异国他乡还有成千上万的国宝文物,它们共同组成了华夏10000年的灿烂文明!
如果不走近日本博物馆,穷极一生也无法想象:宋代曜变天目盏,是何等的巧夺天工,瑰丽不可方物。日本人称它“从碗中可窥见宇宙”,仅存的完整3只,全部被奉为“日本国宝”,10年才展出一次。
未曾到过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也真的很难领会:代表战国黑科技的青铜神龙,究竟有多么震撼心灵、气势磅礴。
西方人赞美它:“放在任何博物馆,都是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没去过法国枫丹白露宫,永远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它被称为“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这里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30000余件,承载着半壁华夏的荣耀和光辉。
更为讽刺的是,大英博物馆3大镇馆之宝:顾恺之《女史箴图》、敦煌经卷,以及造型无比精美的辽三彩罗汉像,全部都属于中国!
中国专家考察团曾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做过统计。数据一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日本约藏中国文物360万件,法国260万件,美国230万件,英国130万件……
数目之庞大、文物之精美、时间跨度之悠久,震惊世界。如果文物有哭声,这一刻必定响彻云霄!
几百几千年前的文物们几经辗转、饱经风霜,没有哪一件不想回家。问题是,哪怕只把10分之1海外博物馆逛遍,路程相当于绕地球6圈。普通人终其一生,也难看上一眼。
而没有足够知识储备,花几万带孩子出国一趟,也不过是看个热闹。好在今天的我们,终于有幸等来它,
《海外国宝全书》,寻遍海外700+件镇馆之宝,读懂10000年中华文明和美学家底。
拿到手一瞬间,忍不住灵魂震颤!
因为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无数国人期盼的“国宝回家梦”。翻开它这一秒,真的能体会到,什么是遥远的“乡愁”,什么是无声的“诉说”。
看过这套书才理解,为什么法国文豪雨果会说:“即使把巴黎圣母院全部宝物加一起,也不能同富丽堂皇的中国文物媲美。”
除了视觉上的“王之盛宴”,它还是一部罕见的“海外国宝图鉴大全”。一部圆梦万里的“海外宝鉴”,一次讲透10000年兴衰、流变的文明史,每一帧画面、每一处微小细节都直击心灵、美到心颤。一场此生难忘的灵魂盛宴。
全家老少皆宜,任何人拿到手都会激动不已。这样一套随时随地带来视觉盛宴、精神滋养的好书。推荐有条件的话,入手两套。一本收藏,一本阅读。一本自留,一本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