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而不满,方得圆满】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24-06-18 | 25 次浏览 | 分享到:


【满而不满,方得圆满】



01. 世间万物,皆有其度



    度者,量与质的交汇点和分界线。对“度”的理解和把握,体现着能力与境界。


    古代有一种“欹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


    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因重力作用,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


    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曾于鲁桓公之庙见过欹器,告诫弟子“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


    厨师恰当把握火候,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医生准确把握剂量,才能让药品发挥效用;画家精巧调配色彩,才能绘出美妙作品。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箴言,都揭示了把握好度的重要性。



02. 事满招损,人谦受益


    人有很多种活法,但好的人生,一定需要适度。低调为人,不生傲气;持重自守,莫纵欲望;谦逊虚心,居安思危。


    事情做得太满,容易伤害到他人利益,为自己长足发展埋下隐患。


    古人围猎砍柴,往往不会赶尽杀绝,给万物留下一线生机,以便其休养生息,确保天物平衡。


    谚语“不打三春鸟,不吃四月鱼”,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凡事物极必反,谦抑才是明智之举。


    谦卑,是一种宽容和大度,也是一种格局和境界。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


    知分寸,知进退,保持谦卑的心境,才能永葆生命之树常青。



03. 满而不满,方得圆满



    人生难得圆满,却有太多残缺。人生,有圆有缺才是正常状态,圆满而不自满才是最高境界。


    残缺并不可怕,怕的是悟不透“圆缺互变”的道理,遇缺而志衰气馁、迷失心智。


   人活于世,圆少缺多,因为人的内心,总是被贪欲私欲、功名利禄、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所蒙蔽。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一边追求圆满,一边接纳残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满而不满,方得圆满;缺而不缺,方为不缺。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