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摩游】16
来源:净雪若禅 | 作者:净雪若禅 | 发布时间: 2023-10-01 | 42 次浏览 | 分享到:

     早上起来,准备参加散团一日游,游览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按照约定的时间我们来到了集合地点等待,结果都过了四十多分钟了还没有见车来,就觉得今天有点不顺。好不容易等到车来,大家也不愿再说什么就上车出发。先来到了大昭寺,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是朝拜的人太多,让我们等等。于是约好时间我们就在大昭寺周围有名的八廓街转悠。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角街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到拉萨的人没有不知道八角街的。但提到"八廓街",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其实,八廓街是八角街的正确称呼。八角街转经道是藏族群众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转经道,藏语意为"中圈",是相对于"林廓"和大昭寺内的"囊廓"而言。傍晚转经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有来自藏北牧区穿白袍的,有来自康巴山地盘英雄结的,还有住在八角街区、衣着亮丽的……总之,各式各样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阵骚动之后,便开始严格地按顺时针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
   
    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玛吉阿米酒馆。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八廓街东南角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可引申为美丽的梦。
  对西藏历史和文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响亮的名字—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相传仓央嘉措为了寻找至尊救世度母、跋山涉水走遍了藏区。有一天在拉萨八角街一个小酒馆休息、门外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在那东方山顶,升起娇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仓夹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篇流传至今。
  拉萨“玛吉阿米”酒吧所在的那所黄色的小楼,相传就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他曾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玛吉阿米酒馆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艺术酒吧,它的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站在享誉已久的酒吧外面,怎么也把当年情圣的多情、浪漫的故事和眼前这熙熙攘攘的街景联系不起来,看来我还是缺少那浪漫的细胞噢。

  八角街是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的街区。保留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旁边保留有老式藏房建筑。街心有一个巨型香炉,昼夜烟火弥漫。主要店铺有夏帽嘎布、玛吉阿米酒馆、雪域唐卡手工艺店、邦达昌等;街内遗存的名胜古迹众多,有下密院、印经院、席德寺废墟、仓姑尼庵、小清真寺等寺庙和拉康12座,有松赞干布行宫曲结颇章,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佛学辩论场松曲热遗址,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宅邸,曾派驻过84任驻藏大臣的驻藏大臣衙门,原拉萨市治安机构及监狱朗子厦等。另外,早晚信徒绕大昭寺按顺时针方向转经也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观。

    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120余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个售货摊点,经商人员1300余人,经营商品8000多种,有铜佛、转经筒、酥油灯、经幡旗、经文、念珠、贡香、松柏枝等宗教用品,卡垫、氆氇、围裙、皮囊、马具、鼻烟壶、火镰、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木碗、青稞酒、甜茶、奶渣、风干肉等生活日用品,唐卡绘画、手绢藏毯等手工艺品以及古玩、西藏各地土特产等蕴涵民族特色的商品。另外,还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缅甸、克什米尔等地的商品。我们在这里转悠着,看着游客在兴致勃勃的挑选着喜欢的东西,间或间还不时传来那怪腔怪调的生硬的讨价还价声,可是自己却只是远远的浏览观看,不上摊前去细看,真是的,也说不上我在顾忌这什么。

    看看到了集合的时间,我们就向集合地点走去,结果,导游却告诉我们现在还是进不去,又领着我们上车来到了布达拉宫的东门,导游前去联系,少顷,回来让我们在这里耐心的等待,我们只好就站在这高原上的烈日炎炎下,任凭阳光肆虐般地舔舐着我们暴露在外面的肌肤,傻傻地满怀希望地等着。等到我们已经有些无法忍耐的时候,导游过来给我们说,上午可能进不去了,她带我们先去吃饭。我们无可奈何地跟她又上车,来到吃饭的餐厅。

    这里的人很有经济头脑,把餐厅设在二楼,而游客就餐就必须经过一楼的旅游品的大厅,而且还有免费的讲解员详细的给游客讲解许多西藏民族和当地旅游纪念品的知识,等到讲解员在详细地讲解有关天珠石的知识时,我把昨天买的两枚天珠石拿出来,请他帮我检验一下,谁知他拿到手上一看就说:“这不要检验,是真的,你这不是在外面的摊上买的,就放宽心吧。”引得周围的人在外面摊上买了天珠石的游客,纷纷拿出来请帮着看看,呵呵,其结果是有悲有喜哦。这也是一种难忘的经历哦。参观完,我们就随导游来到了二楼的餐厅,这是一家布置的比较豪华的藏族风格的餐厅,我心中暗中窃喜,说不定我们还能品尝一下藏餐哦。谁知服务员端上来的却是很普通的,在内地随处可见的家常菜,真让我大失所望哦。因为大家都饿了,桌上的菜被我们风卷残云般的一扫而空,那个速度真的让我吃惊不已哦。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导游过来,吞吞吐吐地告诉我们今天上不去布达拉宫了,大伙一听都炸了,合着我们今天吃苦受累,还上不了布达拉宫,你们这旅游公司是骗人的啊?当时就有一个单独出来旅游的小姑娘就哭了,原来她是晚上的飞机票,今天上不了布达拉宫,对她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也傻了,我是明天下午的飞机返回哦,导游知道的嘛。这可怎么办啊?导游气愤地说,旅游公司连她也骗了,让她白白领着大家转悠了一天,还害的她在这里丢人。而且明天也不敢保证搞到名额能上布达拉宫,我一听连明天都没有保证,也急了,我跑了几千公里,吃了那么多的苦,冒着高反的危险,就是想瞻仰布达拉宫的啊,导游无奈地表示她也无能为力,这时,有人说那还呆在这里干嘛,散伙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大家就都一哄而散。呵呵,那个速度真叫快哦。我无奈地往外走去,心里着急地心想这该怎么办啊?那位导游一直跟在我的后面,出了门,她悄悄地给我说:“你先别急,别人我顾不上了,你的事情,我再去想想办法,明天争取一定让你上去。”我忙说谢谢,她却说:“别谢了,就这我都很不好意思了。”

    她领着我来到了布达拉宫的西门的预约领票处,因为是吃饭时间,也没有几个人排队,导游让我先排队,她去想办法,我排到队伍里面,看到导游在门口和几个工作人员连说带比划的解释着什么,一会她非常高兴地跑了过来,给我说:“有门了,我给他们说了你的情况,他们答应给你这个如此虔诚的朝拜者帮忙。”我高兴极了,有希望了哦。等到下午两点钟,工作人员上班了。我怀着坎坷不安的心情慢慢向前排去,等到跟前,我一看票上的时间是第二天下午两点的,我傻眼了,扭头看导游,这时导游已经拉着一位工作人员来到了窗前,这位工作人员把头伸进窗口,用藏语说了些什么,就见里面那位拿起了日期盖戳调整时间,然后在一张票上盖了下去,我的心跳这时就象在邦达那天晚上一样高速运转起来,直到她把盖戳提了起来,我看到时间豁然印着早上九点整时,我的心一下又像落到了深井里似的难受,但这仅仅是一瞬间,随之而来的就是无以言之的巨大喜悦涌上心头,里面的工作人员把那张票特意折了一下,盖住了日期递了出来,我接了过来,一连串:“谢谢”不由自主的嘣了出去。我扭身出来,导游急得连问:“怎么样?”我高兴地把票翻开给她看,她待看清时间后,象个小女孩似的拉着我向门口站着的那位藏族工作人员跟前跑去,还未到跟前,就喊道:“好了,好了。”我也不停地向他道谢,他象被我们的兴奋感染似的微笑着看着我们点头。谢过那位好心的藏族工作人员,我们走出了大门,导游告诉了我第二天游览的时间和注意事项,我感激地说:“今天真是谢谢你了,不然我会带着遗憾回去的,说不定还会是终身的遗憾噢。”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别这样说,我也是不想把人全丢在外地游客面前,这样做,也是为了能心安点。”面对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我被这人性真情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不已,惟有再次表示感谢,辞别了这位好心的导游姑娘。一天被那旅游公司忽悠的不愉快心情,随着这位好心、认真的导游姑娘的真诚举动而烟飘云散,我在这异域高原上又遇到了一位好心人,我此行的运气真的是不错啊!

    来到了布达拉宫的广场前,看看时间还早,就拦车赶往拉萨的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
  罗布林卡现在被辟为人民公园,环境优美,建筑维修得也很漂亮,但是晨面的文物没有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那么丰富和吸引人。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阁楼,它原是座汉式小木亭,后改修为观戏楼,东边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开阔场地,专供达赖喇嘛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它的北侧设有噶厦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每到夏日,布达拉宫内的许多政府机构,都要随着达赖喇嘛转移到罗布林卡办公。
  
  解放前,罗布林卡只是达赖和少数达官贵人游乐休息的“夏宫”,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修缮,面貌一新,里面有苍松翠柏等树木49种,有牡丹芍药等名花异草62种,飞禽走兽各类动物15种。园内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珑别致的凉亭水榭,还有戏台和木制的桌凳。每逢佳节,游人纷 至,罗布林卡沉没在歌声弦声欢笑声中。
  
    还未走到门口,就被门口整洁、宽阔的广场和绿化所吸引而赞叹不已。买了门票(60元)进到里面,有工作人员上来,热情地向我介绍游园车,考虑到我的时间很紧,也跑了大半天了,明天我还要上布达拉宫,一定要保持体力,就坐上了观光游览车(20元),又等了会其它的游客坐满了后,就开始了罗布林卡的游览,因为后面来的游客是一个团队,他们出钱请了一个导游,详尽地讲解着,我作为这个团队的惟一的外人,跟在后面蹭听讲解,心里头不免怪怪的,呵呵,咱也做一回厚脸皮罢了哦。一路上,导游领着我们参观了这里的所有展区,通过他的讲解,了解到了许多藏族文化的知识、典故,也听了现在流亡国外的达赖当年如何乔装下人逃亡国外的故事等等。参观出来,我感到真的是不虚此行哦。

    从罗布林卡出来,又坐车赶往大昭寺,呵呵,看我这一下午的奔波哦。

    大昭寺是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建,目前占地25100余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尼泊尔带去的8岁等身像于八世纪被转供奉在小昭寺。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各种木雕、壁画精美绝伦,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藏民们神情虔诚地参拜转经。

  大昭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为藏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外,在大昭寺门前广场上树立的唐蕃会盟碑见证了汉藏人民的深厚友情,种痘碑(为纪念清朝乾隆年间中央政府向西藏人民传授种痘方法以防治天花所立)则见证了中央政府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大昭寺在藏族人心中的地位并不亚于布达拉宫,它也是游人到西藏必游的景点之一。
  
  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在拉萨,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角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你还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场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还有更多的人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很多僧人也在大昭寺附近摆开架势,向过路的人唱经化缘。“去拉萨没去大昭寺就等于没去拉萨”这是大昭寺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

    我从车上下来,经过广场,来到大昭寺前,还有许多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一点也不亚于早上。我买了门票(85元)。随着众多的游客步入寺内。先是观看了关于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画,它生动形象地绘出了公元7世纪时的早期布达拉宫的样子,以及当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

    随着导游(我又是蹭听噢)特意提高音调并庄重的介绍,我随着游人一起在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前驻足瞻仰,此像是释迦牟尼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个佛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世上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后两尊等身像被交换位置,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遂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我也随着游客们虔诚地、双手合十地朝拜,心里默默祁念佛祖保佑我们全家和所有出行的摩友消灾避祸、平安幸福!

    再下来观览了松赞干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其它许许多多的佛像。在藏民族的心目中,他们三个不仅仅是普通的国王和王后,他们是菩萨变成了国王和王后来教化藏族人的。两位公主体貌端庄,其中前面发髻高挽、典型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

    在这里还看到公元7世纪的檀木的门框和上面精美的雕刻.这些木雕,在西藏其它任何寺院都看不到,只有在大昭寺有。这些木雕现在已经像铁一样坚硬了,敲一下,还会发出金属之声。毕竟是经历了1400年的风风雨雨过来的传世国宝。随着导游的介绍,我也随着游客们挤上去,用手摸一摸,祈盼能消灾避祸、平安返家哦。

    参观完大殿,我离开大队游客,独自从侧门的楼梯直上二楼和三楼的平台。在从大昭寺金顶俯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辉煌的建筑在耀眼的阳光中光茫四射、灿烂无比,我深深的为这宏伟的景观所震撼着,也为我这趟西行摩旅感到值得和自豪不已!

    从大昭寺出来,我沿着大昭寺的周围的八廓街又转了一圈,由于摊主过于热情的招揽,我还是没有敢买什么东西。接着经大昭寺广场随便步入了一条街,慢慢看着街两旁的商店,一家广告独特的小店吸引了我,进去一看,呵,琳琅满目哦。主要是旅游商品,而且很有品位,非常适合带回去馈赠亲朋好友的。我在这里挑选了甜味、咸味的袋装的酥油茶、瓶装的牦牛酱、灌装的青稞酒,袋装的牦牛干,还给家里老人特意选购了对症的藏药,呵呵,收获颇丰哦。一件思虑许久的心事已了,就一身轻松地向住处慢慢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