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我和咸阳彩虹摩旅一行早上出发,开始了我们彬县、长武之行。天气很好,路况也很好。近中午时,我们先到达了彬县县城,在县城的中心广场停了下来。看到我们的车队,不少人好奇的围了上来,问这问那的,很是羡奇。一会,有一辆越野车赶了过来,声称是西安快乐老家的红旗飘飘,呵呵,网络上一直久闻大名,今日得以见到真容了哦。大家自是一番热聊哦。 [ Last edited by 净雪若禅 on 2009-10-22 at 13:38 ] |
P1000107.jpg (404.67 KB, 下载次数: 14)
P1000104.jpg (459.37 KB, 下载次数: 28)
P1000105.jpg (496.13 KB, 下载次数: 15)
P1000108.jpg (346.86 KB, 下载次数: 17)
P1000106.jpg (440.79 KB, 下载次数: 13)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版图形似一正写的“人”字。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在咸阳市发展总体框架中处于“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区位优势相对明显。福(州)银(川)高速公路,312国道,准备开工建设的西(安)平(凉)铁路从彬县而过。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境内流长104公里,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 [彬塔]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开元寺塔”,俗称“雷峰塔”,位于县城开元广场内,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为阁楼式砖塔,塔体呈八角形,七层中空,塔高47米,塔底宽14米。整个塔体外观挺拔秀丽,显示了我国唐宋时期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 [ Last edited by 净雪若禅 on 2009-10-22 at 13:42 ] |
P1000109.jpg (427.79 KB, 下载次数: 17)
P1000115.jpg (396.5 KB, 下载次数: 17)
P1000112.jpg (382.89 KB, 下载次数: 16)
P1000113.jpg (461.94 KB, 下载次数: 16)
P1000111.jpg (378.76 KB, 下载次数: 16)
P1000114.jpg (476.64 KB, 下载次数: 17)
P1000110.jpg (390.5 KB, 下载次数: 13)
在彬县的国道边的一家兰州拉面馆吃了中饭,我又把我车上的后箱紧固好,我们就向彬县的大佛寺赶去。因为路好,车也不多,时间不长我们就到了大佛寺。等停下来,这4人异口同声地让我一个人进去,原来他们都已经去过了,就我一个人没有进去看过,呵呵。买了门票(20元),我一个人走了进去。 大佛寺旧名庆寿寺,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泾河南岸,唐贞观三年(公元629 年)。大佛窟平面呈半圆形,径约21米,高30米,窟内有石雕佛像三尊,大佛依岩跌坐居中,高24米,上体穿窟室中心而上。两旁为胁侍菩萨,身高5米左右。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精细。窟壁凿小佛龛各种造像400个。大佛洞﹑千佛洞﹑罗汉洞是其中保存有造像的主要洞窟。 历史发展 大佛寺在唐代为应福寺,后改称庆寿寺。石窟造像主要雕造于唐初至唐文宗时期的 200年间,元以后曾大事装修。 大佛寺石窟开凿在任河南岸的石崖峭壁上。这里川流横列,山峰对峙,地势狭长如廊,径河自“佛洞”前蜿蜒东流,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窟前5层楼阁屹立。这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佛教石刻造像群。1956年咸阳地区文管会对大佛寺进行了全面勘察。大佛寺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61个,其中洞窟107个,佛龛254个,内有造像的洞窟共19个,造像1498尊。东部87窟称之为“东窟”;中部12窟称之为“中崖”,即“明镜台”;西部8窟称之为“西崖”。东崖和中崖洞窟比较密集。开凿较早、规模最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大佛洞”。其次,是“千佛洞”和“罗汉洞”,大约开凿于唐高宗执政时期。窟前有砖木结构的5层护楼,原为唐建,现存建筑是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经清代修建而成的,楼高32米。第一、二层用条砖“一顺一丁”平砌。台基为方形,顶部为六角的攒尖式顶。第一层门楣上刻“觉路”二字。第二层垒砌3个拱形门洞,正中门洞上刻“明镜台”3个字,3个门洞与大佛洞相通,大佛洞内光线明朗,便于礼佛者站在洞内瞻仰洞内所有的群像,使大佛洞内诸造像以最好的光线和最佳的角度呈现在礼佛者面前。自第三层之上全部成为木构建筑,各层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整体轮廓为方塔形,每层辟有门窗,造有栏杆,拾级而上,可以登临眺望。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该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圆形,径约34米,高31米。窟内有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塑像3尊。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秀眉慈目,跌坐于莲台之上。大佛头像后有2道圆形雕刻花边、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着19个飞天,构成富丽祥和的背光。侍立于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缨珞,神态恬静。此外,窟内佛龛尚有造型各异小造像400余尊。此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是古代造型中的一大宝库。“大佛洞”保存了当年华丽的大佛背光雕刻,上面有七佛环坐,二十二身雕工精湛的飞天伎乐拱卫着弥勒佛宝阁,呈现出了一派西方极乐世界的欢乐景象。被誉为陕西和丝绸之路第一大佛。 艺术特点 “大佛洞”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该寺最大的洞窟。大佛洞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极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初名应福寺,完工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我国现存唐太宗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一所洞窟,因其中雕刻的高达20米的大坐佛而得名。北宋仁宗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时改名庆寿寺。大佛窟中大佛依岩跌坐,身高二十四米,造形雄伟、雕饰富丽,发式作螺髻形,雍容端庄,耳垂、披衣、袒胸、盘膝端坐在莲座上,体态自然丰满,颇显唐代风格。佛身健硕雄伟,所谓“一指之大几为腰”,大佛寺亦因此而得名。大佛洞还保存了当年华丽的大佛背光雕刻,上面有七佛环坐,二十二身雕工精湛的飞天伎乐拱卫着弥勒佛宝阁﹐呈现出了一派西方极乐世界的欢乐景象。被誉为陕西和丝绸之路第一大佛。 附属石窟 千佛洞中保存的大小造像龕共有一百七十五所﹐有十几所龕包含著明确的铭文发愿题记﹐大部分是在武则天执政的武周朝雕造出来的。这个时期的造像都具有健美的身材﹑婀娜多姿的体态﹐体现了大唐帝国中最为纯正的佛教造像艺术。我们之所以确认它的纯正性﹐就是因为它基本上保留了大唐首都长安城的佛教艺术风尚﹐特别是在千佛洞中还保存了一所与真人等高的一佛二菩萨造像龕﹐这所等身像龕的佛与菩萨像﹐是集人体的写实美﹑夸张美于一体的雕刻艺术﹐也是千佛洞武则天时期雕刻的代表作品﹐是最为典型的初唐长安风格的造像艺术。 大佛窟东侧为“千佛洞”窟群,洞内共有175个龛,1001尊造像,最大的高27米,最小仅2厘米。窟内主像为西方三圣,即一佛二菩萨,南壁阿弥陀佛,西壁观世音菩萨,东壁大势至菩萨。3尊造像均为石泥塑彩绘。阿弥陀佛,原高27米,现高19米,宽10米,仅佛的手指长2米,躯体巨大壮观。大佛发式作螺髻状,面方,耳垂,披衣袒胸,腰下系结佩带两条,盘腿端坐在莲台之上;佛的左手着膝,右臂上弯,手掌向内,手指微屈,作说法状。全身姿态自然,肌肉丰满,面相端严,颇显唐代风格。 千佛洞和罗汉洞的开凿,大约是在唐高宗执政时期,大佛窟西侧为“罗汉洞”窟群,一字形排列4个小石窟,各窟大小不一。西起第三窟壁上浮雕经变故事60余幅,并留有唐、宋以来游人题刻;其余3窟,各有立体石佛及菩萨造像数尊不等,亦都优美、生动,雕工细致。其东为另一窟群“千佛洞”,东西向排列3窟,中略小,为方形,另两窟较大,均呈方形。壁间浮雕300余幅,另有少量佛造像和菩萨,栩栩如生。 石窟题刻 清末叶昌炽曾辑录考证彬州石窟题刻,编《□州石室录》,收录题刻共103方,其中,唐22方,宋64方,金1方,元16方。并有宋代名臣韩琦、范尧夫,画家文同等人的题名。 历史意义 大佛寺不仅是战争的纪念建筑,也是大唐盛世的象征,对于研究唐宋历史、战史、佛学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 Last edited by 净雪若禅 on 2009-10-22 at 13:50 ] |
P1000120.jpg (446.74 KB, 下载次数: 12)
P1000122.jpg (421.33 KB, 下载次数: 17)
P1000129.jpg (381.63 KB, 下载次数: 18)
P1000117.jpg (457.49 KB, 下载次数: 13)
P1000130.jpg (495.45 KB, 下载次数: 11)
P1000124.jpg (380.97 KB, 下载次数: 13)
P1000128.jpg (325.74 KB, 下载次数: 15)
P1000126.jpg (496.98 KB, 下载次数: 11)
P1000123.jpg (406.03 KB, 下载次数: 8)
P1000118.jpg (428.55 KB, 下载次数: 12)
P1000121.jpg (418.36 KB, 下载次数: 13)
P1000131.jpg (464.96 KB, 下载次数: 14)
P1000119.jpg (410.15 KB, 下载次数: 15)
P1000125.jpg (419.83 KB, 下载次数: 11)
P1000116.jpg (460.55 KB, 下载次数: 16)
P1000127.jpg (372.15 KB, 下载次数: 13)
| |
从大佛寺出来,看到同伴们都等在太阳地下,耐心的等我,心里很是感动,哥们真好! 我们上车,一路疾驰,近2点的时候,赶到了长武县,并在一位老家是长武的同伴领路,来到了长武的昭仁寺。 昭仁寺 昭仁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东街。创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系李世民称帝后为纪念在浅水原(今长武附近)大战中作战阵亡的将士所建(该战为李世民所亲自领导),昭仁即表彰勇士戎阵杀身成仁之意。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15 米,砖木结构,殿内无一立柱和通架大梁,采用八卦悬顶式,九梁十八担架叠拱起,民间俗称“一担挑八角”,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寺内现存有“豳州昭仁寺碑”一通,唐谏议大夫骑都尉朱子奢撰文,传为虞世南手书,碑文3500余字,记载了浅水原大战的经过及寺院规模,书法秀丽遒劲,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之珍品。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体介绍 昭仁寺,在长武县城东街,系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与军阀薛举、薛仁杲作战阵亡的将士而建立的寺院。昭仁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仁寺坐北向南,由相连的小型四合院建造而成,占地面积4869平方米。现有山门、碑亭、大殿、东西配庑各3间。寺中门额题有“昭仁寺”三字。寺内现存主要建筑物是一座九梁十八担的三间挑角大雄宝殿,内部不见立柱,全由四周大梁架叠而起,即俗传八卦悬顶方式。结构颇为特殊,为我国古建筑中所罕见。寺内现有唐碑一通“幽州昭仁寺碑”,朱子奢撰文,传为虞世南毛笔,书法秀丽而刚劲,整碑三千余字,基本完好。1984年,在昭仁寺建立长武县博物馆,作为地方性历史陈列。现有3个陈列室,陈列面积3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2600余件,分历史陈列、石刻艺术、建筑艺术三部分。 ??提示: ??1、交通:乘西安(城西客运站)至长武高速到县城。 ??2、门票:3元(可联系本地人免费、在长武论坛www.610428.com联系本地人) ??3、开放时间:9:00~18:00 [ Last edited by 净雪若禅 on 2009-10-22 at 14:00 ] |
P1000149.jpg (439.72 KB, 下载次数: 16)
P1000155.jpg (398.94 KB, 下载次数: 8)
P1000158.jpg (446.7 KB, 下载次数: 19)
P1000150.jpg (438.37 KB, 下载次数: 12)
P1000143.jpg (436.53 KB, 下载次数: 13)
P1000156.jpg (393.28 KB, 下载次数: 16)
P1000153.jpg (440.05 KB, 下载次数: 16)
P1000145.jpg (421.24 KB, 下载次数: 9)
P1000154.jpg (438.15 KB, 下载次数: 15)
P1000146.jpg (413.9 KB, 下载次数: 11)
P1000147.jpg (421.17 KB, 下载次数: 11)
P1000159.jpg (467.55 KB, 下载次数: 11)
P1000157.jpg (489.64 KB, 下载次数: 12)
P1000148.jpg (452.09 KB, 下载次数: 11)
P1000151.jpg (447.67 KB, 下载次数: 16)
P1000144.jpg (434.18 KB, 下载次数: 10)
P1000170.jpg (319.92 KB, 下载次数: 14) P1000171.jpg (458.78 KB, 下载次数: 15) P1000168.jpg (398.2 KB, 下载次数: 20) P1000166.jpg (394.57 KB, 下载次数: 14) P1000165.jpg (315.53 KB, 下载次数: 12) P1000167.jpg (478.98 KB, 下载次数: 10) P1000160.jpg (479.87 KB, 下载次数: 12) P1000169.jpg (356.71 KB, 下载次数: 9) P1000164.jpg (315.03 KB, 下载次数: 16) P1000172.jpg (495.91 KB, 下载次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