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少吃或最好不吃?医生提醒:这3种调味品,别再馋嘴滥用
来源:网络 若侵即删 | 作者:网络 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8-21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酱油少吃或最好不吃?医生提醒:这3种调味品,别再馋嘴滥用
播报文章

来自湖南

厨房里那瓶深褐色的酱油,几乎是每个家庭烹饪的“灵魂伴侣”。但近年来,关于酱油与健康关系的讨论逐渐增多。医生提醒:调味品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尤其是这三种常见调味品,过量摄入可能悄悄影响身体平衡。

酱油的争议主要源于其高钠含量。每10毫升酱油约含600-800毫克钠,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毫克。若烹饪时习惯“重酱油”,一顿饭的钠摄入量便可能超标。长期高钠饮食不仅会增加高血压风险,还可能影响钙代谢,间接威胁骨骼健康。更需注意的是,部分酱油为提升鲜味会添加谷氨酸钠等增味剂,过量摄入可能引发口干、乏力等不适感。

第二种需警惕的调味品是蚝油。蚝油虽以生蚝为原料,但市售产品中常添加淀粉、焦糖色和防腐剂。其钠含量同样不容小觑,每15克蚝油约含500毫克钠。更隐蔽的风险在于,蚝油的鲜味易让人产生“少放盐”的错觉,实际总钠摄入量反而更高。此外,开封后常温保存的蚝油易滋生细菌,开封后建议冷藏并尽快用完。

第三种“滥用重灾区”是复合调味料。例如某些品牌的沙拉汁、烧烤酱,看似方便,实则糖、油、盐含量惊人。以某款流行沙拉汁为例,每20克含糖3克、盐0.5克,看似微小,但搭配其他食物后,一餐的隐形热量和钠摄入可能悄然超标。长期依赖这类调味品,易导致味蕾对天然食物的敏感度下降,形成“重口味”依赖。

健康调味的关键在于“减法”与“替代”。烹饪时可用柠檬汁、姜蒜末等天然食材提鲜,或选择低钠酱油、无添加蚝油。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调味品用量应控制在10克以内,约为一汤匙的量。与其追求“浓油赤酱”,不如让食材本味成为主角——清蒸鱼的鲜嫩、白灼蔬菜的清甜,往往更能唤醒味蕾对自然的感知。



调味如人生,适度方显真味。与其在调味瓶前“手抖”多加一勺,不如从今天开始,用更清醒的认知对待每一餐的调味选择。毕竟,健康的身体,从不过度依赖任何一瓶“魔法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