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游扶苏庙、大香山寺
来源:净雪若禅 | 作者:净雪若禅 | 发布时间: 2024-01-18 | 43 次浏览 | 分享到:
  周六,西安中老年摩旅和咸阳彩虹摩旅一行,约三、四十辆车,来到陕西旬邑石门山森林公园,赏秋览景,感受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慷慨赐予。
  
  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旬邑石门山森林公园 石门山森林公园位于旬邑县城东南部30公里处,面积8856公顷。园内峰峦叠嶂,曲径通幽,林木茂盛,气候湿润。独具魅力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与河流、水文、山脉等条件,构成黄土高原极为少见的自然景观。山脉形似“九顶莲花墩”。有“山不盖土,水不归一”之说,兼鬼斧神斫,群峰环绕之奇。随着季节的变化,春花、夏荫、秋果、冬雪、风光旖旎,引人入胜。这里的春季——万木峥嵘,嫩枝点翠,百花竟妍,是美不胜收的大花园;夏季——绿荫铺地,芳草凄凄,叶青青欲翠,枝楚楚生凉,是满目飞翠的绿色海洋;秋季——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果香流溢,是七彩斑斓的果乡世界;冬季——冰封雪飘,玉树琼花,银装素裹,是一派格外妖娆的北国风光。这里奇特的景观,醉人的风光,优美的环境,古往今来被文人墨客誉为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


[ Last edited by 净雪若禅 on 2009-10-25 at 21:29 ]

  • P1000218.jpg (436.82 KB, 下载次数: 14)


    P1000218.jpg
  • 石门秋岭,姹紫嫣红。

    [ Last edited by 净雪若禅 on 2009-10-25 at 21:38 ]



  • [ Last edited by 净雪若禅 on 2009-10-25 at 21:56 ]
  •    离秦直道不远,在石门山的东峰,便是扶苏庙遗址。清乾隆《三水县志》载:“扶苏庙在石门山中,世传秦太子扶苏授国典三物处,死后成神,人立为庙”。如今山坡卜密密灌木,漫漫藤萝,无数小花点缀在绿草丛中。登上山顶,出现一个直径达25米的园形平台,平台周围有2米宽 的回廊,上面人工砌筑痕迹明显,土质夯层清晰,附近残痕断垣牵连成片,面随处可见秦汉时期许多精美的瓦当,纹饰流畅的龙风纹、回纹、菱形纹空心砖以及绘有高车驷马等图案的石刻残片等。
      
      夯土垒垒, 瓦砾遍地,让人沉浸十一种十分悠远的岁月,令人联想起那古庙的巍峨、回廊的宽阔。那破碎的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似乎浸透着无言的沧桑;那断残的石柱卧立在夕阳之下,仿佛在叙说着昔日的辉煌;那槭堡式的建筑高耸山顶,阙楼飞檐挑角,绿瓦石柱,围墙殿阁层层托高,衬托出重重相叠的宏伟气势。古庙四周古柏参天,怪松杈桠,博大的…体郁郁葱葱,绿涛起伏。

        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篡改遗诏,赐扶苏门刎于石门,后人为祭祀扶苏,在此筑庙造像,同时构建着门己的信仰和祝祈,石门山因此而沾染光泽。  《三水县志》载:  “扶苏,没于此,故立庙祀之。”后来人们把扶苏尊为“石门爷”,其庙宇汉、唐、明、清各代均有扩展修复,使这里成为祭祀山神的所在,年年香火,岁岁祀奉,祈求扶苏的在天之灵能庇佑众生,赐福人间,因而赠旗挂随者众。每遇天早,人们头戴柳条编成的草帽,身披蓑衣,成群结队,敲锣打鼓,来到“石门爷”庙跪拜求雨,祈神慈悲,普降甘霖,救济众生。现在山顶上还有群众自发盖起的简易小庙。
       
      每一位游客都会默然祈祷那被毁的殿堂重新辉煌,那消失的松林再次葱笼,能 让人们来逛逛庙会,让后人听一听前人的足音,让人和自然更亲密地贴近,讣个体在辽阔的天地巾更愉悦地舒展,让深山美景不再独自迟暮,让书斋玄思能与荒草断碑对应起来。们愿人间少些纷争,少些孤寂与悲痛,但愿人间快乐永恒。


  • P1000324.jpg (487.83 KB, 下载次数: 16)


    P1000324.jpg
  •   大香山又名叫三石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45公里处,平均海拔1414.3米,最高峰为西峰,海拔1430.6米。香山及其周围,森林覆盖率85%以上,是天然植被保存完整的典型次生林区,生物种类繁多。山势东西走向,主峰分东峰、中峰、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个巨大的笔架,又象一个巨大的香炉,远望之,东峰、中峰、西峰尤如三根顶天香柱插入炉中。山之周围,万顷林海、青翠欲滴,崇山峻岭、云雾缭绕,山中泉、溪、瀑、潭、湖、河等水景形态多样,有山泉近百处、小溪近50多条,山水相依,秀丽异常。更有多处天然溶洞,小者数百平方米,钟乳石形态各异,奇秀无比。在这里,春赏山花,山花烂漫觅佛迹;夏听松涛,涛声充耳似惊雷;秋觅红叶,叶红遍野尽天染;冬观雪景,玉树琼台竟风流。可从照金之白石崖山谷、柳林姚峪川、庙湾镇直达香山,南有西铜高速公路、210国道、梅七线铁路与西安相接,北有铜正公路通往甘肃、宁夏和内蒙。

      大香山寺历史悠久。旧志记载兴于符秦(351年-384年)年间,盛于姚秦(384年-417年)。符秦年间,其大将苌拥有兵自立,屯兵香山,自称大单于,万年秦王。其兄姚襄战死,姚苌封其为魏王。至今留有秦王洞、魏王楼、校兵场、地牢等遗址。姚苌攻入长安,来符秦,符坚之女与玉玺不知下落。姚苌逼死符坚,也没有得到玉玺。香山传说,某王之女乃观音菩萨化身,坐化于大香山寺之真身洞。民国年间,大香山寺尚“有一玉印,大同玉玺,类玛瑙色,全体透明,中有白脂,宛如游龙。”二者相考,香山菩萨似为符坚之女。据有关资料记载,符坚崇信佛教,381年,符坚征伐龟兹之时,特别嘱咐:听说龟兹有一高僧,叫鸠摩罗什,如克龟兹,一定要迎送到长安。其女在国亡之时,削发出家,情理之中。盖妙善公主传说,始于宋代;妙庄王之说,缘于佛经,均不能考香山菩萨之始。姚秦时,全国上下笃信佛法,有“十室九空”之说。香山是姚秦的发祥地,相传姚苌死后,其子姚兴继位,改国号白雀,修建白雀寺,大香山寺更是兴盛。唐代前几年任皇帝均崇信佛教,香山乃京畿近邑,自然佛事兴盛,借天灾人祸之下,一切荡然无存,无可考证。至于明代,左龙麓、左佩玄父子尽力经营于前,乔世宁捐山场于后,大香山佛教从寺产到修建,皆入又一次兴盛时期。清朝至民国末年,景、郭、樊三母修之于先,铸铁瓦3000页,创修铁瓦殿三间,建500石台阶。“宗亮和尚继之于后,创建十方丛林,凡圣同居,大做佛事。”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太后蒙佑愈疾,因题宣慈昭佑匾额,以答菩萨宏思,是皆有迹有考。”大香山寺的兴盛,略见一斑。民国年间,香山寺进入极盛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聂荣臻在《回忆红二十六红二团》一文中回忆说,“寺内,广厦千间,建筑宏伟,雕梁画栋,精巧别致,回廊曲折,幽静古朴。四周苍松翠柏覆盖,怪石突兀峭立,山径崎岖蜿蜒,地形险峻独特。是陕西甘两省闻名遐迩的古迹。庙中和尚千人,尼姑数十,庙产达十万亩之多,贮有大批的粮食和物质“。香山之盛,可谓极矣!毁于兵火之后,大香山寺又慢慢兴盛起来。1966年初,全寺有僧尼30多人,大香山寺有庙宇200余间,耕种土地200余亩,屯粮12000余斤,核桃700余斤,牲畜有骡子2头、牛7头,农具较全。当时,还准备了修建庙宇的木料50方、钢材5000余斤。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香山寺僧尼相继被驱赶下山。檀木千手观音等佛像被焚毁一空,宗教活动全部停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昌明,大香山寺的佛教活动又恢复正常。1985年,有僧人6人,尼2人。大香山寺当家和尚正知被选为政协耀县委员会委员。其后,历经正知、正竖两位大和尚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正竖大和尚任主持方丈以来,建庄王殿、法王楼、贵宾楼、文殊阁、香积厨、永善堂、接引亭、钟楼、鼓楼;再塑献殿檀木千手千眼菩萨金身、重塑真身洞菩萨肉身像,开展佛教活动。现在,大香山寺共有僧尼数十人,皈依居士数千人。每年庙会时,人山人海,兴旺异常。大香山寺又进入了百废俱兴、飞速发展的时期。


    [ Last edited by 净雪若禅 on 2009-10-25 at 22:19 ]